德国工业4.0的正式提出吹响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工业4.0”意味着让传统制造业变得更智能更有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互联网 ”“两化融合”等新策略,都是为了尽快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为《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预测,就编制等问题回答了各国记者的提问。
2015年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新闻办出席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编制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就出台的目的、主要创新点、与德国工业4.0的比较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苏波指出,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应对西方******再工业化,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是着眼于整个******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其创新之处在于:通篇贯穿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容,要点实施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编制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苏波强调,《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然而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所以直接实施工业4.0,中国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要实现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但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重要的目标是一样的,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苏波还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产业改造升级、规范市场准入等提出了意见。 苏波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务实地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成立******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1 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中国制造2025》等有关工作情况 苏波: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前天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近期将正式印发。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媒体朋友们介绍《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基本情况。 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我们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大家知道,***近这几年,对新一轮产业革命议论很多,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中国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方面,也需要一个应对的蓝图。 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制造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说发达******的再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发展******的产业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作为第一制造大国,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来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经过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许多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具有了全球的竞争力。 鉴于这三个立足点,我们制定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规划。 2014年,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zj****来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这“三个十年”***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就是第一个十年我们要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到2035年,我们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我们要进入世界强国的******地位。 《中国制造2025》要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当然也描绘了未来两个十年一直到建国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我们要建成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第一次从******的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战略所需《中国制造2025》和当前所需。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推进。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务实地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这里面包括成立******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制定“1 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帮助我们持续宣传《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实施措施和进展情况,扩大《中国制造2025》在国内******的影响,进一步形成广泛的共识,形成合力,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叠加起来,共同推进制造强国的建设。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苏波副部长,以往我们******也出台过很多关于工业转型升级或者制造业更新换代的政策,这次工信部牵头制定《中国制造2025》,出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文件和以往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相比有哪些创新的地方?谢谢。 苏波:我们过去制定了许多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战略,《中国制造2025》不同,它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它是着眼于整个******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它不******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实现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所以,出于这样一个总体的方向,我们不把它作为一个常规性的行业规划,比如说“十三五”、“十四五”这样一个规划来看待,而是起了《中国制造2025》,类似于《德国工业4.0》这样技术性的名称,就是要体现我们与以往规划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体现在它的战略性、长期性,以及对新技术革命的应对措施,把它作为要点。 至于这个规划的创新性,跟传统的规划相比,有几个方面。第一个非常突出的就是,通篇贯穿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容,不论是在指导思想,还是在我们的任务,还是在发展的要点领域,以及一些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的绿皮书,我们都突出了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途径当中,要充分体现新技术革命的影响,要与世界同步。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甚至在一些重要领域达到了引领世界发展的水平,比如说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比如说我们的通信装备。在一些领域还有优势,比如说电力装备、工程机械,但是从总体上讲,我们仍然处于工业2.0、3.0阶段,与德国、美国这些******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通过这个规划,不是一般性的按步就班的成长,而是要实现从工业2.0、3.0到4.0个跨越式的发展,这是这个规划跟传统的规划的性质、内容以及它所包含的任务的不同点。 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实施了五大工程。这个规划***后怎么落实、怎么推动?我们要从五个方面来解决核心的问题:一是要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市场化以后,原有的许多******级的研究院所都企业化了,带来一些基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工作削弱了。那么面对未来的十大要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工程,我们需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类似于美国要建设的45个******级的创新中心,这些中心不改变它原来的隶属关系,就是在现有的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然后市场化的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 第二点就是我们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通篇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已经很大,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所以,产能的扩张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的差距。 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智能制造带动我们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工业强基工程。我们总结,中国制造业落后,很大的一个是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比较落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国务院领导还专门谈到基础工艺的问题,这方面我们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四是绿色发展工程。我们经济发展的***大制约就是环境和资源,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以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中心任务,在这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在工业领域里有许多重大的任务,因为工业占整个我们******能源消耗的73%,在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所以我们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五是高端装备创新的一些工程。这里面有一些工程我们已经在做,比如说“核高基”、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专项,我们还要推进一些新的专项来启动,来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另外,我们还实施了一个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前天上午,克强总理专门讲到,说他很赞赏这个绿皮书。这个绿皮书不是政府给企业或者市场去画一个指令性的框框,而是我们通过一百多位zj****研究了以后,对中国的装备在未来要实现由大变强、实现高端引领,在哪些技术上要有突破,给市场提出了一个方向,不是我们要指令企业去做什么。这些技术的方向,是实现我们强国建设须***要达到的基础的技术目标,这个目标前天上午克强总理要求我们动态管理,两年一修订,不断深化。这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我记得李克强总理召开记者会的时候,有一位中国记者问到,创业属于个人行为,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就是说政府部门不管采取什么方案来推动创业,如果个人和民间的企业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的话,这些方案是不会实现的。两位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如何?另外,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中国将怎样培养高端产业? 苏波:您刚才说的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怎么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您刚才提到的,培育高端产业领域政府做什么,我认为政府要做市场做不了的事,刚才林主任把一些意思都讲了,因为有一些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的建设,一些条件的支持,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做,包括美国支持xj****制造、再制造等发展的一些专项,英国、法国、日本提出的一些支持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这都是政府要做的事,中国政府也不例外。 中国日报记者:苏副部长,在推进制造业发展方面,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德国的计划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苏波: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这两个规划的比较,我看网上反映很多,包括中国作为主办国在德国参加信息产业的展览,许多zj****有很多经典的发言,也提到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我想,相同点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革命与能源、医疗、制造、交通、农业、媒体等相结合,会产生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会产生巨大的产业影响力。比如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一变革的趋势和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这一点上,《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如果说要有什么不同,差异化在于这么几点:第一,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所以它直接实施工业4.0,在两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互联网 ”各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产业技术比较好。中国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要实现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但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重要的目标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还有,《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不是完全等同于德国工业4.0,我刚才说了,德国工业4.0就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中国制造2025》从始至终贯穿着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但是它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革命制定的一个规划,它还要顾及到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顾及到我们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中国制造2025》“1 X”的规划体系里,将专门制定一个跟德国4.0相类似的落实我们《中国制造2025》总体理念和原则的这样一个规划,比如说智能制造的规划,或者两化融合的规划,这个规划就是跟德国工业4.0完全一样的。还有推进方式上,我们要从2.0、3.0向4.0推进,任务更加艰巨,但是***终会形成双方在4.0上的会合。 ***近,马凯副总理到德国访问的时候,跟他们政府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就是中德两国政府在加强工业4.0领域合作已经形成了六点共识:一是建立合作的机制,在中德两国政府间要建立工业4.0的对话机制,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领。二是联合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三是工业4.0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的制定,会合作制定一些新的标准。四是加强工业设计领域的合作。五是加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合作。六是大力开展人才交流方面的培训和合作。我想,中德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方面的合作是双赢的,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创新驱动,可能都是要促进那些有实力、有能力和有创新力的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还有一些企业低能低效,占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我们也形象地把它们称之为“僵尸企业”。促进“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也是重要工作,特别想请苏副部长从自己的角度来谈一下目前我们有什么样的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苏波:您说得非常好,作为一个******、一个政府,来制定一个规划,引领我们高端发展,缩短跟******的差距,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您刚才提到的很好,中国制造业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其中有很多企业是一般制造业,它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产品都是普通的,这些能力怎么去引领它升级?我想,任何企业都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包括普通的企业,比如说服装、纺织,它也在不断地实现进步和升级,质量在提高、技术水平在提高、生产装备和工艺在提高,这是我们希望它提高的。 另外,在提高当中,利用公平的市场竞争来不断地使新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使那些落后的、节能效果差的、能耗高的、不利于环保的企业淘汰,这要靠市场准入的标准,不断地促进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有,要采取淘汰落后的措施。这几年工信部组织在十几个行业,尤其是高能耗行业产能过剩淘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规范市场秩序和整个产业标准,工信部发布了60多个行业的准入标准,这些准入标准主要是从节能、环保、安全、资源利用率以及技术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标准,然后我们采取市场的办法,把达到标准的企业向市场公布,没有任何指令性或者审批的职能,公布以后让这些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同,没有公布的企业由于不达标,在市场的销售、市场的信誉方面会造成损失,会给它形成压力。这几年下来以后,市场准入标准对推动这些企业产业升级的发挥重要作用,也逼迫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我淘汰。我想,这样一个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一个***根本的要素。
|